2024年3月6日 星期三

瑜珈可以預防心臟病的研究

 



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表明,練習哈達瑜珈可能有助於預防心臟病。該研究分析了37 項隨機研究的數據,涉及 2,768 名成年人(平均年齡 50 歲),在研究時間裡,練習瑜珈的人比那些不運動的人在關鍵心血管危險因子方面表現出更大的改善,包括較低的體重指數(BMI)和更多的減肥效果,更好的膽固醇水平(較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讀數),同時血壓和心率也都被有效地降低。


許多人以為有氧運動才能帶來的心肺調整,事實上透過固定規律的哈達瑜珈也能辦到,兩者都能享受心血管危險因子下降的好處。許多練習者也發現,到了中年之後,膝蓋已經不適合做高密度的跑跳動作,但透過哈達瑜珈的練習,卻能在不跑跳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維持大腿和膝蓋的健康。


華盛頓日報指出,大約 8,400 萬美國人患有某種類型的心血管疾病,每 3 名死亡中就有 1 人是由此引起的。在成年人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按照政府建議每週進行2.5 小時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而每週進行兩次建議的肌肉強化活動(例如舉重或引體向上)的人則更少。瑜珈結合了伸展運動、控制呼吸和放鬆技巧。近年來,它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急劇上升,估計有近 10% 的成年人至少嘗試過身心練習。


瑜珈的定義在瑜珈經中是三摩地,事實上,儘管古典瑜珈不強調練習對於身體的療癒效果,但這些有如旅行途中,所看見的美麗風景,沒有一種練習最終不會發生功效,副作用就是壓力的減輕與更強韌的身心內在力量,去面對現代社會的種種身體、心理、情緒上的挑戰。


OM~





2024年3月1日 星期五

【喜馬拉雅天空瑜珈】整體瑜珈預約體驗 #線上瑜珈推薦 #台中瑜珈推薦 #印度喜馬拉雅瑜珈傳承



新一季課程已經開始,歡迎預約體驗








瑜珈經中Abhyasa 字面上的解釋是練習,我們翻譯為勤修,因為它不只是一種或一時的練習而已。它包含了所有瑜珈支派整體的練習,例如禪那瑜珈:靜坐,例如虔信瑜珈:將一切供奉於神,也包含了行動瑜珈:善巧無私的服務。它也代表了不僅僅一段特定的時間得練習,而是持續地、完全專注於靈性上的勤奮修練,修練到它不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修練到它就是我們的一部分,因此聖哲們對Abhyasa的解釋用了Sthitau,牢固、穩定、建立。定期、規律、不排他的練習,才是瑜珈經中「勤修Abhyasa」的定義。


真正的瑜珈靜坐練習,一定是整體的練習。不懂靜坐的瑜珈導引師不能將瑜珈導引帶到禪定的準備路上;同樣的不懂哈達瑜珈原理的靜坐指導者也很有可能忽略了調身、調息與調心需一體整備的道理。因此,我們的瑜珈沒有五花八門的名稱,只有一種,叫做為禪定所準備的整體瑜珈練習。因為我們認定的瑜珈,就是瑜珈經定義的瑜珈即三摩地。


如果你練習瑜珈的目的是希望逐漸提升自己的意識層次,而不只是身體的活動而已,如果你希望身、心、靈真正全方位的整合與協調,如果你也嚮往禪定的寧靜境界,如果你想要體驗韋達大師所說的境界,那真的、真的不是讀幾次書就能讓書本活用起來的實踐。如果你願意重視並承諾自己長期的靈性發展...

歡迎加入我們不因線上而失真的線上整體瑜珈練習,住在大台中的朋友,您則有雙重的選擇,線上或台中教室的練習,OM~~~


以下是最新教室的課表



立即預約屬於你的瑜珈旅程 ※

詳細課程內容說明~~

喜馬拉雅瑜珈傳承可追朔至數千年前,甚至更久,數千年來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古聖哲們代代相傳至今的古法練習,因此,喜馬拉雅瑜珈傳承的練習有別於一般平地的傳承,透過我們的老師們的著作,也可以幫助您更加了解喜馬拉雅瑜珈傳承。

我們的傳承上師和老師關於瑜珈的著作在這幾年來,慢慢開始有了中文譯本,您可在各大實體或網路書局或在我們的教室找到這一系列的書籍。

透過課程,您也可以進一步了解我們,最能了解這套練習法的方法就是實際來上課,歡迎報名我們的瑜珈課程體驗:

我們課程的教授內容包含:哈達瑜珈體位法,呼吸法,細微身放鬆法,睡眠瑜珈,靜坐,梵咒練習,心靈讀書會等等(閱讀大師及瑜珈經典,例如瑜珈經、博伽梵歌、奧義書等),(各季內容組合略有調整,以實際上課為主)

主要以小班教學為主,席次有限,歡迎真心想好好有系統學習正統瑜珈,並改善生活品質,轉化人生的朋友們一起加入。

             立即預約屬於你的瑜珈旅程 ※


首次瑜珈體驗課300元(實體課程體驗當日請整數放入紅包袋或者信封交給老師即可,線上課程請先匯款。),體驗當日立即報名繳費加入正式課程,可享優惠。鼓勵頻率練習,長期課程設有優惠學費,請報名體驗課程時親洽。

新的一季即將開始,準備好你的心情和身體,一起來瑜珈吧!

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

冥想_來自斯瓦米拉瑪的教導(三)

 

冥想_來自斯瓦米拉瑪的教導(三)





冥想不是…

冥想不是沉思或思考。沉思的確有益,特別是那些有關真理、和平與愛等正面概念的沉思。但它與冥想的狀態不同:沉思的時候,你需要深入理解一種觀念,開動腦筋去思考某種想法的意義和價值;但當你冥想的時候,你卻不會讓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任何觀念,而是遠超越這些精神層面的活動。雖然在冥想體系中,沉思作為特殊的練習也會被偶爾使用,但它只是一項單獨訓練。

冥想也不是催眠,更不是自我暗示。在催眠過程中,大腦會受到來自自己或他人的暗示,內容有可能是:「你越來越睏(或放鬆)…」因此,催眠會試圖安排、操縱、控制意念,讓其相信某事是有益的,或是讓大腦沿著某個方向思考。有時,這種提示是有效的,因為暗示的力量非常強大。但不幸的是,消極的暗示同樣也會對我們的各個層面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相反,在冥想的時候,你不需要給大腦直接暗示或試圖控制它。要做的只是觀察它,讓它安靜下來。你允許曼陀羅帶領自己深入自我,探索和體驗更深層的存在。從冥想的角度來看,催眠具有潛在劣勢,例如它會與大腦形成衝突,因為大腦對外部提示會產生微妙的抗拒。催眠或暗示這類行為或許有醫療效果,但我們卻無法將冥想與它們混為一談,這一點尤其重要。聖賢們認為,冥想恰恰是催眠的對立面——它是一種清晰的狀態,完全獨立於外界的影響和乾擾。

冥想還不是宗教。冥想不會透過某種奇怪而陌生的練習改變你的信仰或文化背景。它與宗教根本無關,而是一項實用、科學且系統化的技能,一種可以幫助你全方位了解自我的路徑。冥想不屬於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或宗教,它是一種純粹而簡單的方法。它探索生命內在的維度,最終使你安住在自己的本性之中。有些學者將這種內在的本性叫作三摩地,而有些人則稱之為涅槃(Nirvana),還有些人把它叫作「圓滿」或「開悟」。它當然也可以是「合一」。詞彙和標籤一點都不重要。冥想的目的是提升內在精神境界,而不是宣揚某種宗教。

社會上某些人所推廣的所謂冥想練習,實則摻雜了其他的宗教觀念和文化價值。學生會因此擔心冥想會擾亂他們的宗教信仰,或者他們必須放棄自己的文化背景去適應另一種習俗。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宗教所教導人們的是去相信什麼,而冥想帶給你的則是直接的自我體驗。兩個體系之間不存在任何衝突。崇拜、祈禱、與神靈的對話都是宗教的一部分。你完全可以做一個虔誠祈禱的教徒,同時,又是一個掌握冥想技巧的練習者,沒有必要為了冥想而信奉或拒絕某個宗教傳統。冥想的練習應純粹、系統化、有次第地進行。

冥想時,你需要學會:

如何放鬆身體;

如何以舒適、穩定的姿勢練習;

如何讓自己的呼吸平穩安穩;

如何平靜地目睹自己的思維如裝滿貨物的火車一樣在大腦中奔馳;

如何評估思考質量,提升正面、有益於成長的思考;

如何保持專注,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不受干擾。


*****     *****     *****     *****     *****

冥想學習不能依賴書本,

最好的學習是透過傳承老師的口傳教導

近期靜坐工作坊請連結參閱(點閱)

夜思

 世界沒有任何值得執著

有時

即便是冥想


因為有比冥想更超然的東西

那便是

純  在


對這樣的覺者而言

一切確實

只是遊戲


世人變得可笑

自己的喜怒哀樂

亦然


只是

身在紅塵

仍不免

時而遺忘

自己不是演員

不是導演

是大製片家


.     .     .     .     .




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冥想_來自斯瓦米拉瑪的教導(二)

 

冥想_來自斯瓦米拉瑪的教導(二)

冥想作為一個過程




在冥想的過程中,我們讓意念放下對問題的思考、分析、回憶、判斷,以及對過去的執著、對未來的期待。我們減緩大腦的思考與感受速度,並用內在的覺察和專注力來取代它們。因此,冥想並不是對問題進行思考或對現狀進行分析。它也不是幻想、白日夢或讓思緒漫無目的地飄蕩。冥想不是自我與自我的對話或爭辯,也不是某種強化思考的過程,它只是一種非常簡單、安靜、不費力的專注與清醒。

冥想中,我們應當盡量避免胡思亂想、浮想聯翩,連那些平常稍縱即逝的思緒和聯想也都要盡量捨棄。當然,這並不等於說我們要完全清空大腦,事實上這也不可能。我們這樣做只是讓意念專注於某一個特定的物體或物體,因為這將引導注意力轉向內在。透過內在的關注,我們在精神層面就能避免產生壓力的思考過程,例如擔心、規劃、思考和評判。

冥想練習者可以使用內在的工具來使意念獲得集中。大部分情況下,最常用的是聲音,但有時也會用到視覺影像。聲音和圖像既可以是外化的,也可以是敏感和細緻的,這要根據練習者的思考結構來決定。這種用來集中意念的聲音叫做曼陀羅,它在我們的精神層面會產生強大影響。

                                咒語可以是一個詞、一句短語、一段唱誦,或僅僅是一個音節。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上面,可以幫助練習者不再進行那些無意義的、混亂的思維過程,從而進入更深層次的自我。不同種類的咒語,在全世界各地被廣泛應用,比如OmAmenSoham等等。這些聲音都是為了讓使用者集中意念。

全世界的各類心靈修習傳承都會使用聲音系統:他們念誦一個音節、某種聲音或一組詞語,就像我們所說的咒語一樣。這是一門極為博大精深的學問,而只有那些在這個學科領域出類拔萃的人,才能引領學生們走上正途,因為這門學問指向內在。練習者在初期的實踐中無須老師的指導,因為這一階段的內容非常簡單且易於操作。但一旦練習者開始面對自己的意念,就需要有合適的咒語來進行輔助。使用深諳冥想傳統的老師所傳授的咒語,對練習效果會產生更強大的好處。

有關咒語的文字和古籍浩如煙海。瑜珈科學的集大成者帕坦伽利曾提到:咒語是所有內在覺知的源頭。因此它也被認為是連接塵世和不朽之間的橋樑。當死亡來臨時,身體、呼吸、自我意識會與無意識及靈魂分離,這時冥想者先前記憶的咒語便會在無意識上繼續留下印跡。這些印跡作為強大的動力來源能夠對練習者的轉化過程有所幫助,使未知的死亡之旅更加容易被超越。

咒語是意識的焦點和支撐點。老師會根據練習者的心靈狀態及渴望探索內在真知的強烈程度,來為其挑選適宜的咒語

就像爬山可以走不同的路一樣,冥想的技巧也同樣有許多選擇,不盡相同。但它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實現內在的專注、祥和與靜謐。任何能夠協助你達到這種狀態的練習都是有益的。在這個前提下,實際存在的各種冥想方式其實並沒有太大差異。

有時人們會糾結於比較冥想方法的異同,熱衷於爭論哪個流派、哪位老師「最好」。優秀的冥想老師會承認並尊重方法的普適性,而不會刻意推銷自己擅長的某種技巧——冥想是用來探索內在維度、逐步了解生命各層面的有效途徑。只要老師不自大、不執著於某種特殊的方法或堅稱自己技高一籌,那麼他所進行的傳授,就是值得肯定和富有價值的。

練習者在初始階段的思考還不夠清晰,無法辨別和掌握正確的冥想方法。此時老師個人的冥想方式很可能會影響初學者。遺憾的是,某些老師自己都不進行冥想的練習,他們並不十分真誠。許多學生為了找到真正的冥想方法,不斷地更換老師,結果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在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之後,許多學生可能會非常失望和沮喪,最終放棄所有努力。在瑜珈的傳統中,我們有時會講,如果世間真的存在罪過,那麼老師誤導誠心求學的學生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之一。

當我們仔細檢視生活,就會意識到:從幼年開始,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就只止於觀察和了解外在世界。從來沒人教導我們,應如何向內看、發現、了解內在。因此我們在渴望了解別人的同時,對自己而言卻依然是個陌生人。由於缺乏自我了解,我們的人際關係並不那麼稱心如意,生活中也常常充滿了困惑與失望。

事實上,常規教育體系只發展了我們大腦的一小部分。而另外負責做夢、睡眠以及用於儲存所有經歷的無意識領域,仍不為人知。它們從不接受訓練並難以被控制。我們的精神的確有對整個身體的把握,但身體卻無法掌控精神。除了練習冥想,沒有其他真正能夠控制全部意識的方法。

我們懂得在外部社會中應當如何採取行動才是恰當的,但卻從不知道該如何讓內部安靜下來,並了解其中所包含的奧義。同時,我們不應該讓保持安詳與寧靜成為一種特殊的行為或宗教儀式,因為這是人類自身的普遍需要。冥想時我們會獲得一種難以名狀的喜悅,它能讓我們達到人類已知愉悅感的頂點。世上其他任何形式的喜樂都是稍縱即逝的,但冥想所帶來的正面感受,不僅非常強烈,而且能夠持久。這麼說並不是誇誇其談,古往今來的聖賢們已經證實了這一點。他們有的已獲得真理、離開人世,有的還在世間生活卻不受世事的紛擾。

我們的意念總是有一個傾向,就是用過去的思考模式去想像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它並不懂得如何面對當下和麵對此時此刻。只有冥想能令我們充分體驗當下並連結永恆。在冥想技巧的幫助下,意識轉向內在,獲得力量,進入自我更深層的存在。意念本身並不會製造分裂或偏離,它可以令人全然專注,這也是冥想的前提。那些已經知曉這一事實並開始練習冥想的人是非常幸運的,而那些堅持冥想的人則更加幸運。最幸運的是那些將此列為頭等要務的佼佼者,他們定期進行練習。

要開始這條道路,就要清楚地了解冥想的含義並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在一段時間內進行規律練習。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進行。不過,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很快就會變得不耐煩,不但沒練多久就選擇放棄,還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完全沒有價值,毫無意義。他們就像種下了一顆鬱金香球莖的孩子,只因為一週之內沒看到花朵就沮喪不已。其實,如果你定期冥想,一定會有進步,這幾乎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在練習初期,進步可能會表現在放鬆身體和穩定情緒方面。然後你會感受到更多微妙的其他跡象。冥想的重大效果和利益並不會突然出現,也不容易被察覺,但隨著你的堅持和時間的推移,它們將慢慢呈現。後面我們將介紹如何評估你的進步以及何時可以進入更高層次的冥想。

而在結束這個主題的討論之前,我們先澄清一些經常與冥想混淆的精神狀態。


~待續


近期靜坐工作坊請連結參閱(點閱)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冥想_來自斯瓦米拉瑪的教導(一)

有些學者將內在的本性叫作“三摩地”,而另一些人則稱之為“涅槃”,還有些人把它叫作“圓滿”或“開悟”。它當然也可以是「合一」。詞彙和標籤一點都不重要。 



冥想_來自斯瓦米拉瑪的教導(一)



「冥想」這個概念有許多不同的解讀,這為我們正確理解它帶來了困惑。究竟什麼是冥想?應該如何練習冥想?有些人誤用這個字來表達思考或沉思,有些人用它來指涉做白日夢或幻想。事實上,這些都不是冥想。冥想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境界,充分理解它的意義格外重要。

它是一項獨特的技能,能使大腦得到休息,達到與平常完全不同的意識狀態。冥想的時候,你是完全清醒和覺察的,大腦不會去注意外在世界或周遭發生的事。你的意識並沒有沉睡、做夢或幻想。相反,它是清晰、放鬆和專注於內在的。

「冥想(Meditation)」這個字的英文單字字根與「醫藥(Medical)」和「醫治(Medicated)」等字的英文字根接近。這一字根有註意、注意某物的意思。就「冥想」而言,你關注的是自己平時難以覺察的維度,最深入也最內在的層面。這些深入的層面極為奧妙,遠遠超過思考、評判、幻想或情感的體驗與記憶冥想需要的是這樣一種注意力:它平靜、專注,但同時又是非常放鬆的。要形成這種內在的專注力並不困難,事實上你會發現冥想本身就是一個有利大腦休息的過程。在初始階段,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的意念從未經受過具備內在專注力的訓練。

縱觀世界各地,我們會發現:人們接受教育都是為了學習在社會中謀生的技能——如何交談、思考和工作;如何對事物進行調查研究;如何去體驗外在世界等等。人們研究各種學科,如生物學、生態學、化學等,並用學到的知識去了解這個世界。但是,學院也好,綜合大學也罷,沒有一所學校會教導我們如何探索和關注自己的內在。我們只知道去模仿他人的理想,跟隨風尚,追求那些社會的主流價值,卻從未對自我有深入的了解,無論是內在或外在。這讓我們缺乏對自己的認識,不得不依賴別人的意見或建議。

冥想是一種獨特、精細、準確的方法。這個簡單的注意力訓練,可以讓我們對身體、呼吸和意念進行全方位的自我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練習者的愉悅感會增加,思維變得愈加清晰,洞察力也會提升。你將享受冥想所帶來的正面效應。伴隨著這些輕鬆的體驗,你也會感受到生理、神經和精神的壓力也被釋放了。

我所教授的冥想提供了練習的系統指導,回答了入門階段最常見的問題。有了這些技巧,你就能夠隨時開始練習了。之後,在冥想中的某個階段,你需要有經驗的冥想士指導你取得更大進步。透過閱讀以及更重要的實踐,將幫助你度過最重要的基礎階段。你會發現,要取得冥想的進步,在身體層面你幾乎不需要做任何特殊或吃力的事情,也無須養成奇怪或陌生的習慣,更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或大量時間。在享受冥想的同時,你的身體將更加放鬆,思維會更具創造性,意識也將更加專注。你甚至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健康狀況和人際互動都大大改善了。

在初始階段,冥想具有物理治療作用。它能夠放鬆緊張的肌肉與自主神經系統,將我們從精神壓力中解放出來。冥想使人獲得安寧的情緒,降低我們對壓力的壓力反應,並增強免疫力。即使你只是練習幾天,只要全心投入,也能起到控制食慾,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化解憤怒的作用。冥想也能減少你對睡眠的需求,讓身心更有活力。以上是我們在各行各業的學員身上觀察到的變化。

作家、詩人和思想家通常會希望自己更有創造力和覺察力,而直覺是所有知識中最精細、最複雜的一部分。冥想能夠有系統地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提升這種內在的潛力。

冥想對健康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現代社會中,大部分疾病可歸因於心理壓力-由心理失調、過度思考及情緒變化所引發。近來科學家開始意識到,僅僅採用保守藥物治療或傳統的心理療法,並不能徹底治癒這類疾病。因為如果病源是心理和情緒反應,那麼僅僅憑藉外部治療,又如何恢復健康?依靠外在的療癒方法,而不去了解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就很可能會對治療師或醫生產生依賴。相較之下,冥想卻可以讓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獲得內在的動力,從而更有效地處理生活中的所有問題。


~待續


近期靜坐工作坊請連結參閱(點閱)